产品展示: 叶菜类  根茎类  果实类  主食厨房 
全国服务热线:0898-01488878
种植基地
当前位置: BWIN·必赢 > 种植基地
bob湟源县 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增加农户收入
添加时间:2023-11-25
  

  bob在前往寺寨乡草原村的路上,不时会看到公路旁的羊群,冬天放牧,羊能吃饱吗?这个疑问很快就有了答案:自2015年,湟源县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第一批开展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县后,全县粮改饲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粮改饲”既成了该县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推动草食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通过“粮改饲”实现“种养双赢”,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白燕7号、黑饲麦1号、青建1号等12个新品种不断实现技术更新,饲草产量大幅提升,青贮玉米鲜草单产达到了7吨/亩。

  这是一组亮丽的数据:2023年,全县调制加工青贮饲草13.9万吨,规模化养殖场数量达到113家,有机肥加工企业3家,饲草加工企业3家,打造PS面包草等畜产品品牌3个。草食畜存栏37万头只,草食畜出栏25.79万头只,草食畜出栏率达到69.7%,草食畜年末存栏比2014年末上涨12.98%,草食畜出栏及出栏率比2014年分别增长5.46%、3.8%。牛羊肉产量7438.22吨,比2014年增长5.46%,奶产量3.6万吨,比2014年增长83.5%。

  “粮改饲”将种地和养殖紧密结合,降低了牛羊养殖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优化了种植业结构bob,实现了“种养双赢”。

  草原村平均海拔3000米,因接近畜牧区,这里的养殖业发展由来已久。低矮的山峦下,湟源国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羊棚、牛棚、饲草棚、饲料棚座座相连。

  2013年以来,这里的养殖逐渐形成规模。进入其中一座牛棚,牦牛们正在进食草料bob,牦牛肥壮,生长快。养殖户郭菊兰手捧一把草料告诉记者bob,这就是她今年种植的青贮草料,牛羊都非常爱吃。

  “我们现在就是‘种养结合’,除了精料,草料都是我们自己种植。县上实施粮改饲项目以后,不用再去外面购买饲草了。自己种植自己喂养,购买成本以及运输成本都降下来了。”郭菊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与另外两家养殖场同时购进的一批牦牛,在高效养殖了三个月后,这批牦牛的生长育肥情况有了明显变化。

  “几家场一块购进的牦牛,我们场通过TMR全混合日粮技术每天只喂四斤精料,三个月后我喂的牦牛是最大的,屠宰后一头牛290公斤。他们两家有喂了八斤精料和青干草的,屠宰后一头275公斤,喂了六斤精料和青干草的,屠宰后一头280公斤,算下来还是TMR全混合日粮技术用料省而且效益好。” 郭菊兰说。

  从一茬只养200头到现在一茬1400头,郭菊兰养牛的信心不断增加。这背后除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外,也源自湟源县畜牧兽医站从牛羊繁育、疫病防治、饲草种植补贴、遮雨棚改造项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

  八年来,湟源县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六个根本性转变”,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形成“草-畜-粪-肥”循环发展模式、“土地流转+订单种植+贫困户”的饲草产业扶贫模式、“授信池”金融扶持机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畜禽粪污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引领农牧交错地带“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绿色发展方式;加速农牧业绿色发展步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像郭菊兰这样的牛羊养殖大户在湟源发展迅速,收益明显。

  今年郭菊兰的养殖基地共储存了4500吨青贮草,她说足够全部的牛羊吃到明年夏天。“青贮草喂养挺好的,比以前粗放喂养的方式要省很多。我每年种植的青贮草有1470亩,还有1000亩是倒茬中药材,一共2470亩,这样产生的牛羊粪也就循环利用了。”

  目前,湟源县已形成“县负总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出台《湟源县关于加快推进饲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整合农机、牧草等补贴项目,鼓励引导种养殖户种植饲草、扩大规模。并制定完善项目申报、资金监督等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先建、后验、再补”程序,实行种养殖户黑名单和奖惩制度,确保项目规范运行bob。同时,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立“专家+基地+技术员+示范户”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组建1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实行联点包干,技术服务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通过粮改饲项目的实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激活了资源要素潜力,种植新品种单产提高,效益明显,群众收入增加,实现了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湟源县畜牧兽医站副站长薛万朝说。

  每到夏季,绿色的饲草如同绿毯铺展在大地上,机械化的耕作解放了人力,也让土地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在 “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的契机下,湟源县紧紧围绕“草-畜-粪-肥”循环发展模式,全面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行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着力推进大华镇饲草产业强镇建设,促进农牧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按照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循环发展的思路,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根本着眼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立足点,从体制机制上发力,在统筹调整上用劲,实现了‘种养’双赢。”薛万朝告诉记者。

  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合作社支撑、广大农户参与的农牧业循环发展格局;形成了以“规模化种植、科学化加工、发展绿色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粪污有机肥加工、饲草有机种植、互联网+市场化销售”为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

  结合饲草产业示范园,采取“土地流转+订单种植+贫困户”的饲草产业扶贫模式,针对贫困户种植的饲草,以“订单保护价”的形式直接收购,与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之间的利益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初步构建起相对完整的饲草产业扶贫试验示范园体系,形成饲草产业“点、线、面”梯度发展的格局,“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有效衔接,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湟源县青海西北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内,6米深的饲草储料池内存储了满满的青贮饲草,今年刚刚完成改造的遮雨棚崭新、现代,牦牛在干净的牛棚内食草、晒太阳。“通过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的应用,牦牛舍饲育肥较传统饲喂方式,日增重提高了10%,一头牛能多赚1000块钱。现在养殖场每年产生的收益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 负责人孙贵轩告诉记者。

  ——八年来,尝试引进早熟玉米品种,饲用豌豆、燕麦、黑麦新品种,筛选出生育期短、产量高、耐寒耐旱的铁研53号饲用玉米bob、青建1号豌豆等新品种,达到了全株青贮的要求,提高了青贮饲草的品质以及饲用价值,打破了传统种植品种单一、产量较低的局面,品种多元化、产量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饲草产业提质增效。

  ——利用豌豆、燕麦或黑麦混播种植,饲草品质具有显著变化。据检测,饲草蛋白质含量提高近3个百分点,有效提升了饲草营养价值,使饲草种植结构得到调整,有效改善了耕地肥力,提升了耕地质量,土壤微生物显著提升,从耕地质量方面对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项目实施八年来,通过循环发展,依托有机肥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了“分区域承包,签订粪污消纳协议,订单回收集中处理,利用”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建立了长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绿色农牧业发展机制,为农牧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草-畜-粪-肥”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划定了禁养、限养、适养三区,改造提升规模化养殖场污染物治理基础设施设备,强化“三品一标”品牌建设,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畜牧业技术,大力推广“TMR”全混合日粮技术,从不用青贮饲草到试探性使用再到积极使用,从采用简易青贮方式制作青贮到建设标准青贮池进行青贮,打破了传统养殖观念。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较,使用青贮饲草羔羊初生重量显著提高,成活率达到95%以上,肉品质变化明显,并且增重效果非常显著,市场接受程度显著提升。

0898-01488878
手机:
13964168748
邮箱:
hbrzqc@admin.com
电话:
0898-01488878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